2006-07-15

情緒說

.
忽忽說:
人多半認為情緒不是件好東西,尤其當你被它全然操控翻身不得的時候。也有人以為情緒是可以管理的,但我認為管理這個概念值得先顛覆一下:管理仍屬於一種壓制行為,它呈現的是控制之下的一種被動秩序,情緒不是單兵不是人頭,只有被瞭解時才能轉化,才能安定才能被引導。而情緒千變萬化,有時借屍還魂、桃代李僵,有時神龍見首不見尾,情緒的複雜龐大也有所謂的情緒體,好比我們的肉體,靈魂體;情緒體包含了情緒的反應模式,以及未解決的內在衝突與悲傷,不論今生、或前世。

情緒體若是長期處於壓力狀態,則越需要別人多關懷。而情緒體生病的人,則聽人講話特別容易覺得刺耳,也容易造成疏離,久而久之甚至形成幻想症,偏執狂。管理情緒不如瞭解情緒來的有效,其最基本的方法,就是從情緒體上去改變環境或是情境上的需要。

我母親總是埋怨我太冷酷,因為當她情緒不好想訴苦的時候,我多半會告訴她前面我所寫的那些東西。當然我是用比較白話的方式說出。

難道我不瞭解聆聽的溫柔嗎?不!我是不要我的母親一再陷入那些自卑自傷的情緒。我希望能幫她從悲傷的情境走出來,對誰我都如此希望,只是有沒有做的這麼多罷了。

可是我媽媽跟我說:妳又不是我的老師,妳就讓我再唸幾年,以後我也沒力氣唸了......我就真的沒話講了。

花兒說:
『管理情緒不如瞭解情緒來的有效,其最基本的方法,就是從情緒體上去改變環境或是情境上的需要。 』
有些人是藉著不斷訴說來改變環境或情境上的需要,因為在訴說過程得以不斷重建情境,也因此把自己重建成一個自己想望的人。這樣的人,不讓她/他們訴說,他們的情緒就沒有出口了。

忽忽說:
但我們如何能分辨誰是有些人誰又不是有些人呢?正如同我們無法界定“不斷的”意義?是一年?三年?三十年?五十年?我們只能在行動中探索意義並找出方法,我所論及的,是隱藏在恐懼和焦慮中的自我否定,這種自我否定為我們的內在自我帶來太多的不平衡。而這種不平衡在意識層面上,會製造出倦怠或消極的反應,有時更演化成敵意與自毀性。對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方法,但重要的我認為是,當他瞭解自己面對的恐懼不再有加害能力時,他就可以走出來了。

沒有留言: